video
在中山主城区,提起市容市貌,市民群众个个都竖起大拇指。是什么让市民群众好评如潮?这背后又付出了哪些努力呢?
这天早上,记者来到中山博览中心旁的兴政路,见到路面干净整洁,偶有掉落的树叶,也都被现场的环卫工人给及时清扫了。
市民黄女士:“挺好的,路面也挺干净的,环卫工人很辛苦也很负责,因为肯定是有人付出才会有这样干净的结果。”
住在周边12年的胡叔激动地告诉记者,近年来,周边的环境变化让他感触颇深。
市民胡叔:“非常大的变化,路面也很干净,就连厕所都很干净,居住也有幸福感,中山这边的管理水平很高,我们是有体会的。”
市民群众的点赞,不仅是对中山近年来不断创新环卫工作的肯定,更是对今年3月以来实施“环卫一体化”工作的认可。
中山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综合管理股副股长吴焕光:“‘环卫一体化’”就是把市里面的环卫,包括道路的清扫保洁、公厕保洁、河面保洁,还有街道负责的‘门前三包’全部整合起来,然后统一管理、资源整合,整个‘环卫一体化改革’之后,市、街道和社区三级共同监管,然后理顺了整个管理的机制,有利于卫生环境的管理。”
环卫改革到底行不行,一线的工人们最有切身感受。
环卫工人崔玲:“‘环卫一体化’过后,我们增加了环卫设备跟机械车辆,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,以现在这条路为例,以前我们大概是3个人为一组,要扫2个小时,现在有这个车就是只需1个人扫20分钟左右,我们就把它清扫干净了。”
除了效率的提升,崔玲还经常受到路过居民的点赞与表扬,工作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不断攀升。
环卫工人崔玲:“以前你做你的,我做我的,现在‘环卫一体化’过后,所有的清扫工作都是我们自己的事,就好像是哪条路都是我自己负责的一样。”
改革之前,中山中心城区环卫作业实行的是市、镇街两级管理,环卫维护作业存在着边界不清、标准不一、管养碎片化等难题。改革之后,环卫工作得以统一作业标准,优化资源配置,实现标准化作业,确保了环卫作业质量的稳定性,实现了人力物力的合理分配,作业模式和作业体系的更新完善。
吴焕光:“今年6月份之后,那个主城区‘环卫一体化’改革基本上就初步完成,目前,我们整个环卫的运行还是比较顺利,中心城区的环卫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。”
中环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朱德恒:“在落实‘环卫一体化’提质增效方面,我们就设置了一些示范的街区,并且也创新性投入了‘船型’的作业车,提高了收运的效率,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改善作业模式,提高作业效率然后也调整管理手段,将中山市的环境卫生质量再上一个台阶。”
记者:高力 吴剑文
一审:刘莉云
二审:牛宇华
三审:李志行